食品和包裝機械行業作為食品工業提供裝備的工業,形成于20世紀70年代末與80年代初,經過80年代的快速發展,90年代的高速增長,通過引進、消化吸取、國產化生產,目前已進入結構調整、產品質量升級、提高創新能力的關鍵時期。近5年來食品包裝機械行業每年以11%~12%的平均增長速度發展,2005年食品和包裝機械全行業總產值近400億元,已成為機械工業系統14大行業之一,初步滿足了我國食品工業的需要。目前我國已有包裝設備的生產廠家5000多個,年產達20多萬臺套,產品品種達3700多種,除滿足國內需要外,還有一定數量出口。2002年全國食品和包裝機械進出口總額21.4億美元,其中進口15.4億美元,出口6億美元,進口仍大于出口。
食品包裝機械存在的主要問題有:與國外產品的差距大。我國食品包裝機械近幾年來取得了很大的成績,但與國外產品相比仍存在20年的技術差距。單機多,成套少;主機多,輔機少;技術含量低的產品多,高技術、高附加值、高生產率的產品少;通用機型多,特殊要求、特殊物料加工的機型少。機械產品的質量差距主要表現在穩定性和可靠性差、造型落后、外觀粗糙、基礎件和配套件壽命短、無故障運行時間短,絕大多數產品還沒有制定可靠性標準,產品性能與國外同類產品相比,生產能力低、能耗高。較好的產品小時生產能力僅是國外先進水平的1/2,能耗成倍地高于國外先進產品水平。目前我國的食品和包裝機械只有5%達到國外上個世紀90年代水平,20%達到國外80年代水平,還有60%才達到國外上世紀70年代的水平。
科研開發能力低。我國絕大多數食品加工和包裝機械制造企業屬于中小企業,基本上不具備自主研發能力。由于科研投入不足,研究院所和高等院校的實驗條件不完善,造成我國市場上的產品主要還是仿制、測繪或稍加改造的國產化,產業主體技術依靠國外,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產品少。根據規定,技術開發投入可占銷售收入的3%,但大多數企業投入的資金都很少,無法保證新產品、新技術的開發。產品開發缺少創新,開發手段落后,不能緊跟市場需求及時提供產品。
企業規模小,重復建設嚴重。我國的食品包裝企業大部分規模偏小,“小而全"是其主要特征之一,多數企業年產值在幾百萬到1000萬之間,低于100萬的企業為數還不少。人均勞動生產率多數企業在10萬人民幣以下。每年有近15%的企業轉產或倒閉,但又有15%的企業加入這個行業,極其不穩定,同時有的企業不顧行業發展要求,重復生產成本低、工藝水平比較落后、易于制造的機械產品。行業內目前大約有1/4的企業存在低水平重復生產現象,這是對資源的極大浪費,造成了包裝機械市場的混亂,阻礙行業的發展。 |